科创板已正式开板,预计两个月内首批企业上市

时间:2019-06-17 11:56    阅读量:256    来源:IT时报

未标题-11.jpg

IT时报记者 吴雨欣 综合报道

2019年6月13日,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中国证监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开板仪式,科创板正式开板

自2018年11月确定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以来,短短200多天,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一个全新板块,科创板将为今后资本市场改革起到试验田作用。会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落实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并在近期陆续推出九大举措,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6家企业已成功过会 

科创板的进展一直备受瞩目,从它的市场定位来看,设立科创板是落实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激发市场活力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安排。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创板要顺利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打好“创新牌”,而科创板也抱着更开放的心态,迎接各地企业。

从3月2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首批9家科创板受理企业,到5月27日科创板上市委审议工作正式启动,再到开板的当天,科创板申报的企业总数已经超过120家,其中有6家企业已经成功过会。

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披露的信息来看,首批过会的微芯生物、天准科技、安集科技已提交注册申请,科创板注册程序正式启动。第二批企业福光股份、华兴源创、睿创微纳也于近期成功过会。

这些企业从受理到上交所审核通过,平均耗时70天左右,最快的用了约60天。通过上交所审核之后,这些企业接下来将向证监会发行注册,通过证监会注册后进入路演和发行运行阶段。

今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曾就“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问询回复进展情况”公开回答记者提问,其中提到,针对企业的首轮问询问题平均40多个,问询内容比较全面、深入、具体,问询回复的篇幅也比较长。究其原因,除了与所披露的招股说明书质量不尽人意、发行上市首轮问询需要实施“全面体检”相关,也与试点注册制下强化交易所审核工作透明度、强化中介机构的把关责任等监管安排直接有关。


 预计两个月内首批企业上市 

目前,从科创版受理的企业申报来看,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六个大行业领域

“预计在两个月之内,首批科创板企业上市交易。”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黄红元透露,在推进过程中,会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的改革,“一个是注册制改革,注册制审核过程当中,要坚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坚持审核标准、程序进程、问询回复和结果的公开透明,明确审核进程可预期。第二个是公开透明,科创板退市制度标准很严,执行很严,效率会很高。”黄红元说。

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体系同样是易会满强调的,易会满表示,在科创板建设过程中,证监会将切实树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全面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体系,完善市场激励约束机制,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给投资者一个真实、透明、合规的上市公司,同时,积极推动增加司法供给,大幅提升违法违规成本,严厉打击虚假披露、欺诈发行等各种乱象,净化市场生态。

对于科创板落地后,是否能形成更有效的价格机制,在向主板和中小板推广时会不会遇到不确定因素,投资者素质是否能够应对暴涨暴跌的现象?易会满认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在科创板上市初期,各市场参与方特别是投资者要重点关注新变化。

新变化的具体体现被易会满归类于五个方面:

1、发行方式改变后,如何平衡好注册制与把握上市公司质量这对关系,需要经过市场检验,这会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势必带来退市这个“出口”会更加常态化;

2、市场化定价后,与现有IPO定价机制有本质区别,企业高估值发行的现象可能会增多;

3、开板初期市场供求不平衡,加之新的交易机制需要适应,不排除出现短期炒作、涨跌幅较大的情形;

4、科创企业本身由于技术迭代快、投入周期长、不确定性大等特点,需要投资者理性研判,更加关注信息披露;

5、在试点初期,科创板的制度创新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有一个逐步磨合的过程,这也可能引发一些市场风险。


 将加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以科创定位,改革制度创新,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注册制,让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做大做强是科创板的任务之一,但从当下来看,科创板的最大使命是要充分发挥科创板的改革试验田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此带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从开板仪式上披露的信息来看,证监会将于近期陆续推出九大举措,来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比如:

推动修订QFII和RQFII制度规则,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按内外资一致原则,允许合资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境外股东实现“一参一控”等。

对于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事,易会满表示,尽管近期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有所增大,但证监会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也有足够的工具储备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挑战。“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都将按照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总要求,坚定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证监会还将坚持‘放得开、看得清、管得住’,持续提升风险防范和跨境监管能力。”易会满说。

相关阅读